Skip to content

家长与老师高情商沟通指南

场景1:接到老师反馈孩子在校问题时的沟通

一、“三不”原则

1. 不盲目让老师“施权威”

  • 错误表述示例: “老师,您该打打该骂骂,我们没意见,您尽管严格要求。”

  • 为何不可取: 如今家长维权意识强,老师本就不会轻易打骂孩子,这种话显得表里不一。而且孩子的教育主要靠家长,若老师真按此“严格管教”,孩子在集体中会感觉糟糕,自尊心受打击,还可能觉得家不再是避风港,家长和老师联手“针对”自己,久而久之易厌学、失去安全感。

  • 深层逻辑: 孩子心智尚未成熟,可能因不喜欢老师而放弃学科,或因集体中感受不佳就不愿上学。家长和老师的不当沟通,可能为孩子厌学埋下隐患。

  • 温馨提示: 家长需具备自我成长、高质量沟通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若说的话对这三方面没帮助,不如不说。

2. 不“吐槽”孩子坏话

  • 错误表述示例: “老师,愁死我了,孩子在家写作业磨蹭得很,说他一句顶十句,叛逆得不行,我们管不了了。”

  • 为何不可取: 要维护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形象与自尊,有些孩子可能只是在家调皮,在校却很懂事。若家长这样说,老师万一在气头上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当众说出来,孩子自尊会受打击,觉得家不再安全,进而抵触上学。

  • 温馨提示: 家长要动脑筋、动感情,别被脾气牵着走。

二、“三不问”要点

1. 不问原因

  孩子犯错的真正原因只有他自己最清楚,问老师,老师也只能主观猜测,不如回家和孩子好好聊聊。

2. 不问过程

  错误已经发生,反复纠结过程会强化负面印象,不利于解决问题,重点应放在找办法上。

3. 不问方法

  电话沟通不利于深入交流,也不够尊重老师,最好亲自去学校当面解决,电话里简单了解情况、让老师心情好即可。

三、恰当回应方式

  • 沟通原则:老师问啥答啥。

  • 沟通态度: 热情、冷静、简洁、智慧。

  • 示例互动:

   老师(电话/信息):“您好,是小明妈妈吗?小明今天上课讲话,我在全班批评他了,希望您回家好好教育。”

   家长:“老师您好,辛苦您了,感谢您及时跟我反馈孩子的纪律问题。我们在家也发现孩子最近情绪有点不稳定,想请教您,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呢?我们会尽快去了解情况,也请您放心,我们家很重视孩子教育,会做出调整的。”

场景2: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

一、把老师当“普通人”对待

  • 老师也有情绪,若老师的言行你不太喜欢(违法、危险行为除外),别过度反应,让时间去化解。

  • 别和其他家长八卦老师,以免事情升级。

  • 让老师知道你愿意为孩子出力,若有需要,你会尽力帮忙。

  • 要是你喜欢老师的某些做法,或者欣赏她处理事情的方式,不妨说出来或发个消息,谁都喜欢被认可、被正面评价。

二、 积极“在场”

  • 积极参加学校的家长会、开放日等活动,这是了解学校和孩子校园生活的好途径,实在参加不了,也要和老师说明原因并表达歉意。

  • 每个学期可以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,讲讲老师辛勤工作、用心教育孩子的具体事例,老师会很乐意收到。

三、 主动沟通

  • 很多家长觉得主动找老师沟通不好意思或怕打扰老师,所以很少主动交流,只有等问题出现、老师找上门才聊几句。其实这样会让老师觉得你对孩子不够关注。所以家长要主动和老师沟通,常交流的话,老师对家长印象深,也会更关注孩子。

场景3:向老师提问的技巧

一、别问空洞的问题

  比如:“老师,我孩子最近怎么样?表现好不好?学习行不?”班级孩子多,孩子表现平常的话,老师很难一一细说。

二、要问细节、具体的事和问题

  示例:“老师,小明最近阅读速度很慢,还老跳字、漏字,您帮看看他在学校这方面有啥问题不?有啥好办法能改善不?”老师可能会建议出声指读,回家和孩子一起练,问题就解决了。

  再比如:“老师,小明数学计算不太好,您能推荐本不错的教辅资料不?”

场景4:与老师有不同意见时的处理

  若对老师在班级群发的消息或其他做法有不同意见,千万别在微信群直接发消息。老师要考虑班级整体管理,要是有反对、挑衅的声音,怕家长们纷纷效仿,不好统一管理,肯定会压制下去。

  有不同意见时,用私信,或者找老师有空的时候打电话交流,这样才能促进家校合作,一起把孩子教好。